在辞旧迎新之际,经理人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理理思绪,抛弃那些在管理中不知不觉形成的坏习惯?因为改变习惯,意味着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过分的完美主义
可能很多经理人总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完美,于是拟订了诸多工作计划,但往往到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一名信奉完美主义的美术设计师总是很晚才交上作品,但他没有意识到,准时与作品质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每个人的工作往往要等到前一个人完成其分工部分后才能开始。如果你在管理中拖拖拉拉,其他人就不再依赖你,甚至开始怨恨你、抛弃你。
同时,在时间管理的学问中,专家们也提出,时间管理的关键其实是对习惯的管理。
可以想象,当你制订了工作计划,却发现自己的老毛病———拖延、无法专注或犹豫不决又犯了,于是,你又只能对着一大堆事望而兴叹了……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那么所有的时间管理技巧都只是纸上谈兵。
有能力无魅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喜欢和有一定能力且平易近人的人交往,而不是那些脑瓜聪明却不可一世的人。有一位绝顶聪明的管理咨询师,他因为不擅长人际交往而一再失败,对此他还牢骚满腹:“请根据我的成绩来评判我,别在意我的态度。我可不是那些马屁精。”他不明白,魅力是使人保持平和,而非教人溜须拍马。以他的能力和资质完全可以登上成功之舟,可是他却失之交臂。
而有些人却宁愿当老好人,这也不是管理的好习惯。如果你总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唯唯诺诺,最后你反而会失去人们的尊敬。当你失去他人的尊敬后,要想重新获得就很难。有位猎头公司管理人经常对应聘者说“不”,因为人们对拒绝的反应,最能表现出他们是否具有领导才能。
同时也要懂得做人。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么让别人喜欢自己呢?好的企业领导者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
台湾著名企业家张忠谋在黑金横行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从来不走后门、不走政商关系,更拒绝钻法律漏洞,赢得企业界和民众的极大尊重,官员也因此从来不敢故意刁难他的企业。
具有高度的自制力也是一种美德。热忱是促使你采取行动的重要原动力,而自制力则是指引你行动方向的平衡轮。在管理活动实践中,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独揽所有事务
许多经理人往往为了提高效率,不敢放心自己的下属去做一些重要乃至核心的事,喜欢亲历亲为。有时候因为时间紧迫感,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很大,怕耽误时间,而不敢把工作交给下属去做。
但是,所有事务都亲历亲为的后果可能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必须学会把权力授予适当的人。授权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够给人以责任、赋予权力,并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报告反馈系统。
最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权给别人去做的人,是把下属培养为领导者的人,是把领导者变为变革者的人。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培养了两大少帅:杨元庆和郭为,使集团的事业后继有人、基业长青。
别给中层成长拖后腿
你认识到了放权的好处,但是,在放权之后你却不去维护中层权威,难以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威信和执行能力的管理者;或者是缺乏监管过于放任中层,使他们成为无法按你设定方向和速度奔跑的脱缰野马。
不善于沟通
经理人作为领导者,往往在无形之中,认为树立威信就需要与被领导者之间制造关系,让下属对自己有了敬畏。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关系管理”。
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习惯于架构关系。他们知道,关系已成为人际中个人成长、企业成事的重要条件与资源。关系就如同网络,构架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为了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领导者都缺少不了“关系管理”。西方国家的大企业常常邀请其他大企业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会,不仅拓宽了眼界,而且在经营管理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习惯用约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他们通过广泛的沟通使员工成为一个公司事务的全面参与者。
把听意见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掌握听意见的艺术,聪敏的管理者是多听少说的人。
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
建立一个较佳的工作秩序,增加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合理组织工作,这既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困难的事。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在一切都是乱糟糟的工作环境中东翻西找,这无疑意味着你的精力和时间都被毫无价值地浪费了。任何坐在办公桌前的人最需要的是,想出某种办法来及时提醒自己一天中要办的事项。把最优先的待办文件留在你的桌子上,目的是提醒你不要忽视它们。
用人不当
用人,是经理人们永恒的管理话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用人的重要性。有些经理人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或喜好来决定用谁。这样的人并不一定就是适合工作或岗位的最佳人选,而用人不当所造成的后果却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弥补。
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企业领导者的美德在于挑选好的合作伙伴。选一个适合的人,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来得重要。除了专业所必备的素质之外,他们找人要看3种东西:一是必须精力充沛。有精神、有气派,这样的人可以走长途,可以感染人,适应变动。二是要正直。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三是要有智慧和胆识,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魄力。
不轻易承认错误
经理人也是凡人,不可能不犯错。我们不怕犯错,不怕认错,怕的是认错不当而错上加错。当你错了,就要迅速而坦诚地承认。戴尔在2001年就曾对手下20名高级经理认错:承认自己过于腼腆,有时显得冷淡、难于接近,承诺将和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大家对“极度内向”的戴尔公开反省非常震惊———如果戴尔为了公司都可以改变自己,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效仿呢?
戴尔不是心血来潮,事情的起因是调查发现戴尔公司半数员工想跳槽。随后的内部访谈表明:下属认为戴尔不近人情、感情疏远,对他没有强烈的忠诚感。戴尔以员工为镜,照出都是腼腆惹的祸。腼腆是错误吗?戴尔的回答是:“如果员工说是,那就是。认错要认员工眼中的错。不是认自己脑中的错。”
当然,认错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象和方式,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一般来说越快认错越好。戴尔知道结果后一周之内当众认错。至于对象,原则是伤害了什么人就向什么人认错。认错要用最能传递真诚的方式,不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
遵循过去行之有效的套路
在一项堪称经典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询问受测者,假设他们得到一笔遗产准备如何处理?在受测者中,无论得到数百万低风险、低报酬率的债券,还是高风险的股票,大部份人都选择让这些债券或股票继续放着。左右受测者分配遗产的因素,是原来的分配方式,而非风险偏好。大多数人情愿保持现状,原因之一可能是想要避免损失,人们关心潜在的损失风险,更甚于利得。赠与效应(endowment effect)是人类另一个类似的倾向,系指人类强烈期望守住已拥有的东西。这种已拥有特定事物的事实,使得该事物拥有者更有价值。
而这些都有可能让人们制定出差劲的策略。保持现状倾向也让公司难以重新分配资产。
策略制定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分辨现状是真正正确的选择,还是只是让自己觉得更安全的一种心理倾向。为作出正确抉择,策略制定者可采取两种方法:1、彻底检视投资组合内容,再作出决定。视所有事业为“可出售的”,再决定总公司能否胜任母公司角色的课题。亦即,母公司能否从每一个分支机构汲取最大价值?不要视事业分割为一种失败作为,视事业分割为重整投资组合的健康做法。 推动改革之前所作的风险分析,保持现状的决定也要接受同样的风险分析。大多数策略制定者善于确认新策略的风险,却不长于找出不作改革的风险。
透支健康
经理人在工作之时,为了成功,往往不顾自己的身体及健康,认为事业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支柱。许多立志要成功但最后壮志难酬的企业领导人,往往是因为不能战胜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己不健康的身体。
均瑶集团的王均瑶英年早逝,丢下曾经的理想与一手打下的江山,虽然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的早逝却令人扼腕叹息。均瑶事件后,许多经理人也意识到,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到最后只是一句空话。
美国管理界流行着一个观点: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亦无资格管理他人,不会经营自己健康的人就不会经营自己的事业……